前言
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十位将军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其中,徐海东大将排在第二位,他也是
出身最苦,在战斗中受伤最多、最重的一位,人们称他为“徐老虎”。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对徐海东将军做出过极高的评价: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徐海东将军也曾在《生平自述》中写道:
“要做一个永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
他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徐海东将军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便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和国家。
展开剩余93%全家遭蒋介石满门抄斩,被杀66口
1900年,徐海东出生于湖北省黄陂的一个贫穷家庭,原名元清。家中七代都是窑工,少时,为了谋生,他曾当过11年的窑工,做了11年的大水缸。
1925年,一位家乡籍的共产党员从学校回来,向家乡的人们宣传革命道理。
这让元清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去的饥寒交迫的生活是军阀和地主压迫、剥削造成的。
于是,他离开家乡到了武汉的一处码头上工作,并在这一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决心参军的元清进入了湖北军阀的部队里当兵。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他觉得“元清”这个名字太过秀气,没有革命的气魄,于是,他改名为“少奎”。
北伐期间,他在有着“铁军”之称的第四军中担任少尉排长一职。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反动派反共,大革命失败,少奎回到了家乡,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起义,
他在军中以勇猛著称,在红四方面军中有着“徐老虎”的美誉。
1928年,为了表达一定要搞革命的决心,少奎改名“徐海动”,
意为要像哪吒闹海一样搅动中国的革命形势
。后来,人们听来听去,听成了“海东”,家乡人一见到他便喊“海东哥”,或是热情地询问他“海东哥,你回来了。”于是,他干脆给自己改成了“徐海东”。
在黄陂,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民歌:
“黄安有个赵次吾,麻城有个邱江埔,黄陂有个臭豆腐”
,最后的
“黄陂有个臭豆腐”说的就是徐海东,他是当地最早起来闹革命的。
起初,叫他“臭豆腐”是因为他从小生活贫困,到了10岁也没有衣服穿,一身泥巴,人们说他简直就像一个“臭豆腐”,于是,这个绰号便这样叫起来了。
至于这个绰号是如何在部队中流传起来的,都要托蒋介石的“福”。徐海东在参加革命后,蒋介石曾多次派军与徐海东有过交手,但却是打一仗败一仗,蒋介石气急败坏地说:
“徐海东就跟他的名字‘臭豆腐’一样,一被粘上就甩不掉了。”
关于“臭豆腐”这个绰号,还有一个小插曲是,在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期间,在一次作战中,美军的39辆重型坦克一下子同时冲进了三十九的阵地中。结果,一辆都没有回去。一开始,美军并没有听说过三十九军的名号,后经过调查后,才得知:
原来三十九军就是徐海东的旧部
,值得一提的是,
在美军的报告中,还专门在后面有一个括弧,注明了
“臭豆腐部队”。
1932年秋天,红四方面军遭到蒋介石反动派的重兵围剿,鄂豫皖苏区一时间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这时,
徐海东站了出来,他率领留下来的一个团继续作战,组织零散的部队和伤员,重建了红二十五军。
1934年,中共中央下达了长征命令,徐海东奉命率领红二十五军踏上长征之路,第二年夏天,
徐海东率兵顺利抵达陕北,为之后到达的中央红军打开了新的局面,徐海东被毛主席称赞为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红二十五军抵达陕北与当地红军会合后,根据党组织决定,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担任军团长。这时,敌军对陕北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徐海东指挥军团成功打退了敌军的进攻。
张村驿战斗打响时,毛主席专门来到军团司令部慰问全体官兵,他说道:
“海东同志,你们辛苦了啊。”
这让徐海东备受感动,他向军中的战士们传达了相关消息后,激起了战士们的作战热情,大家高喊着
“打下张村驿,去见毛主席”
的口号。后来,这次战斗以十五军团的胜利宣告结束。毛主席对徐海东和红二十五军团的行动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如果没有徐海东同志率领的红25军先到达陕北、巩固和发展了陕北的根据地,就没有我们中央红军立足之地。”
当年,
在国民党政府发布的通缉名单中,徐海东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悬赏金额最高的三人,都是25万块大洋。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达解放军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当他采访徐海东时,徐海东悲叹地说道:
“我的家族中有66人被杀掉了,其中,近亲有27人,远亲有39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甚至婴孩都给杀了。”
埃德加·斯诺听后,十分震惊,迟迟不肯相信,他失声问道:
“什么?”
徐海东冷静地回答:
“是的,66人。”
后来,徐海东在回忆录中提起这件事时,写道:
“蒋介石曾下令一旦占领我的家乡,姓徐的一个也不能留。”当时,乡亲们一度不敢姓徐。
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自己掏钱在家乡建了一座“徐海东亲属烈士墓”,上面刻有伯父徐有义、四哥徐元海……
这时,整个家乡已经没有一个跟徐海东同辈的人了……
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了各种血腥的暴行,制造出了大量的“无人村”、“血洗村”,在国民党政府的报告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清剿’区内,‘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这段话没有丝毫的夸张和过度渲染,正是国民党对共产党展开疯狂报复的真实写照。
毛主席给徐海东写去一封借款信,5000大洋见党性
在张村驿战斗打响前,毛主席曾专门来到红十五军团的驻地,听取汇报。徐海东站在地图前,认真分析了敌我作战情况,并提出了关于战斗结束后的设想。
毛主席听得十分认真,听完汇报后,他拿起地图,将它折了起来,说道:
“就按照你们的部署打,先拿下张村驿,将苏区连成一片,打开红军未来向西进攻的道路,然后我们再谈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汇报结束后,徐海东正准备返回前线指挥作战,临行前,毛主席突然叫住了他,说道:
“这个电台你带着,能方便一点。”
“我不会用,有骑兵通信员就可以”。
徐海东有些尴尬地说道。
毛主席笑着说:
“那样的话,可太慢了。不用你自己动手,需要联络的时候,你就跟电台的同志们说,他们会用。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捷报。”
于是,徐海东带着这台电台回到了前线。
当天深夜,徐海东指挥战士们打赢了张村驿战斗,经过激烈战斗,张村驿守敌被全歼。战斗结束后,
徐海东发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封电报,向毛主席报告了胜利的消息。
毛主席随即发去了复电,祝贺参战部队取得胜利。
不久后,红十五军团主力北返抵达了象鼻子湾,与红一军团胜利会师。双方会师后,徐海东指示部队要听从党中央的领导:
我们虽然原来是四方面军的部队,但长期单独活动。现在情况不同了,有党中央直接领导,今后一切大政方针由党中央定夺,我们就照中央指示办,要执行好、贯彻好。
徐海东还强调
全体官兵必须要尊重和服从党中央的领导,并要求全体干部和党员保持坚定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绝不能让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那样的错误重演。
徐海东说:
“中央红军就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好好学习,互敬互爱,亲如兄弟。”
尽管徐海东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却有着坚定的党性,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
当时,中央红军刚刚抵达陕北,在经费上有困难,为了解决燃眉之急,
毛主席亲笔给红十五军团的军团长徐海东写去了借款信
,信中写道:
“海东同志:你好!因部队过冬吃、穿出现困难,特向你借款两千五百元。”
看完毛主席的来信后,徐海东立即叫来了供给部部长查国桢和负责财务的傅家选商量这件事,查国桢听说后,有些为难的说道
:“海东同志,咱们现在军中全部的家当只有七千元……”
不等他说完,徐海东便打断了他的话,坚定表态道:
“中央红军如今刚刚到了这里,困难要远比我们多得多,就算我们要勒紧裤腰带过,也要尽可能多地为中央红军解决困难。”
于是,红十五军团只留下了两千元,将剩余的五千元一并送给了中央,连同这笔钱一起送到中央的还有一封徐海东写的亲笔信,
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这笔钱是送不是借
,并写道:
“红十五军团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领导。”
除了送去资金支援外,徐海东还召开了连级以上的干部会议,动员战士们将缴获的武器、弹药等物资送给中央红军,此外,他还将最为精锐的骑兵团的指挥权也交给了中央。
后来,毛主席在提起徐海东时,仍然不忘当年他为中央红军做出的贡献,感叹他是
“最好的共产党员”,
称他是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这笔不算很大数额的钱为何会让毛主席惦记了这么多年呢?如果了解了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便能够理解这其中非同寻常的意义了。
中央红军在抵达陕北前,曾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根据中央的战略决策,红军主力本该继续北上。但就在这时,张国焘却搞起了分裂,执意南下,甚至宣布另立“临时中央”。
而
徐海东作为张国焘的老部下,他的立场显得至关重要,对当时的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重大考验。他究竟会服从“老领导”张国焘还是忠诚于真正的党中央?
当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他。
在这一紧要关头,徐海东的选择充分证明了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向党内同志们展现出了坚定的党性。
后来,他在《生平自述》描述这件事时,这样写道:
“我对毛主席是真诚地拥护和热爱的。当杨至诚同志拿着毛主席批的条子,要二千五百块钱时,我把供给部长找来,问他还有多少钱,他说全部七千元。我说留下二千,其他五千元全部送交中央。当时我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中央。”
无论是当年毫不犹豫做出拥护党中央的选择,还是多年以来再次谈论起这件事时,徐海东的态度从未有过变化和动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和觉悟。
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徐海东将军这样拥护党中央、服从党中央的共产党员的存在,才会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徐海东:“不为党工作是最大的耻辱”
在徐海东的整个军旅生涯中,他经历过大大小小数百场战役,9次死里逃生,全身上下遍布17处枪眼。
1940年,由于劳累过度,徐海东病倒在了皖东战场上,此后,他长期接受治疗和休养。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伤病,徐海东被安排在大连疗养。但实际上,在大连疗养期间,他一直住在低矮陈旧的房子里,环境也不算太好。
后来,周总理得知后,看不下去,专门拨了一笔钱让他修房子,没想到,遭到了徐海东的断然拒绝。他说:
“我知道国家现在急需用钱,我怎么能拿这笔钱修房子呢。再说,这房子好好的,不用修。”
在他的坚持下,修房子这件事便拖延了下去。7年后,周总理在北戴河见到了他,想起了房子的事,便问道:
“房子的事情怎么样了?你为什么一直不让修房子?”
“总理,我有房子住,这样已经很好了。”
徐海东笑着回答道。
1960年春节,毛主席居住在广州的鸡颈坑冬休,每次乘车出行,都会经过“邻居”徐海东将军的住处。徐将军住处前,有一个小坡,每次专车爬上坡后,毛主席都会低声跟司机交代:
“把发动机关掉,顺着坡滑一会儿吧,海东同志是病人,就在我隔壁,尽量不要吵他。”
即便徐海东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部队,也没有参加解放战争,但他的功绩有目共睹,在1955年授衔时,徐海东仍然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仅次于粟裕。
和平时期,徐海东还不忘将拥护党组织的党性原则讲给自己的儿女听。他对子女的教育很严格,更不允许孩子们借助自己的光环谋取私利。
1951年,徐海东的大女儿徐文金第一次走出了闭塞的山沟,到大连见到了阔别23年的父亲。她陪着父亲住了两个月后,跟父亲说道:
“我想在城里工作,留在城里。”
徐海东看着女儿,沉默了许久,才开口说道:
“如今,中国刚刚解放,政府还有很重的负担,你没有文化,怎么能搞特殊?再说了,我们流血闹革命是为了什么?现在,农村有地,有房,农民翻身做主人,你就在农村和大家一起种地有什么不好的?”
带着父亲的嘱托,徐文金回到了家乡,一辈子扎根在农村,勤勤恳恳种地。后来,丈夫不幸离世后,徐文金一人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但是,即便如此,她从不肯向父亲伸手要钱,坚持把自己的五个孩子抚养长大。
1961年,在军校读书的二女儿徐文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听到这一消息的徐海东显得十分高兴,他专门找女儿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
“以后,你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有一口气在,不为党工作就是最大的耻辱。”
从此,父亲的这句话陪伴着她度过了无数的艰难岁月,成为了她工作的座右铭。
在徐海东自传《平生自述》的结尾,他写道了自己坚如磐石的党性:
“我这一生,所经历的道路是光荣曲折的。党把我一个没有文化、受尽旧社会痛苦、百事不懂的手工业工人,培养成一个高级将领……要做一个永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图片这应该也是许许多多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共同的心声吧。”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