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7月至8月期间,美军观察
组
应中共邀请前来陕北解放区进行访问谈判,其间他们提出了要对中共进行军事援助。
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个条件:中共必须将政党名字改掉。
对于美国这无理要求,毛主席自然是直接回绝。
那么美国观察组当时为何会来到延安?毛主席又是如何回绝的呢?
同仇敌忾,中共呼吁国际阻击法西斯侵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以偷袭的方式轰炸了位于“珍珠港”的多艘美国舰艇,造成了数千人伤亡。
展开剩余92%这一行为引起了美国上下的震惊,由此日本将美国拖入了二次世界大战。
而在中国,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战斗中迅猛壮大,成为多个抗日战场的主力。
在获得一系列战争胜利后,中共的军队开始被各类媒体报道,并被世界各国认可,其中就有美国。
为了有效组织起抗击日本的力量,美国除了在蒋介石政府身上进行重金投入,着力支持国民党政府抗日外,还派驻军人来训练蒋介石的军队。
他们一心希望蒋介石能进行有效抵抗,至少拖住日军,以便他们在西线全力以赴,展开对德、意等协约国的军事斗争。
然而从战局上来看,蒋介石的军队,并没有取得美国政府想要的有效成果。
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先后撤出了南京、上海、武汉等重要战略位置,丢盔弃甲,惨不忍睹。
而与之相反的是,共产党先后取得了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黄土岭战役等的巨大胜利。
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给萎靡不振的抗日局势,注入了新的希望,也让日军尝到了屡屡战败的苦果。
这让一心想寻找能有效抵抗日军力量的美国,顿时看到了希望,他们组织了多种力量,对中共开展组织研究。
1936年4月9日,为了帮助张学良部队抗日,周总理答应派遣人员进行抗日教育。
尤其是在西安事变中,宋庆龄的英文秘书,美国人史沫特莱,每天晚上进行40分钟英语播报节目,向世界各国报道事变进展,同时积极介绍中共的抗日主张。
“双十二事变后”,蒋介石迫于全国高涨的抗日形势,在中共和其他爱国人士的重压下,同意停止内战,与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一起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6年6月,斯诺应毛主席邀请,特意来到延安对解放区展开了采访报道。
斯诺将其所写的新闻采访报道,大批量地发表在国外的媒体上,他也是第一个真实采访和报道解放区的欧美新闻工作者。
尤其是他所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的出版引起了轰动,在取得巨大反响的同时,也极大震撼了美国人。
毛主席会见斯诺时提出,虽然太平洋隔开了中美两国,但大敌当前,两个国家应该结成反法西斯联盟,团结一致,共同反击日本法西斯。
由于当时的美国并没有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对于毛主席的提议,他们是无动于衷的。
1937年7月23日,毛主席还特地写文章指出积极争取获得国际援助支持的重要性。
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在当年十月五日发表了反对日本侵略,呼吁国际社会应支持中国抗日。
共同抗日,中共积极筹备统一战线
1940年
,
太平洋地区形势
日趋紧张,美国调整政策通过贷款等方式支持中国政府抗日。
为了呼应美国政策的调整,毛主席及时响应,作出了“应与英美作外交联络”的批示。
1940年12月25日,中共主动调整政策,发出欢迎英美记者采访报道的邀请,改善中共国外形象,积极争取国际援助。
中共积极酝酿建立与美国的沟通渠道,以增强抗日力量,增加打击日本侵略军的力度。
这一时期,中共抵抗到底的决心和战场上的胜利得到了美国在内的国际友人的赞美和好评。
除了斯诺等美国记者对陕甘宁边区的采访外,美国政府还派遣了一位军人代表,访问抗日根据地。
1938年春,美军代表上尉卡尔逊深入八路军战区参观,通过实地了解的方式,将八路军情况汇报给美国政府。
报告中,卡尔逊正面评价了共产党组织的游击战,肯定了中共所发挥的无可替代作用。
尤其是他高度称赞八路军,并强烈呼吁美国政府积极援助中共。
双方联系沟通的管道建立以后,中共利用管道,及时将蒋介石消极抗日的行动,包括破坏统一战线的阴谋,以特定的方式传递给了美国。
1941年
,国民党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对新四军进行了疯狂打击。事件发生后,美方高度重视并进行干涉。
出于团结中国抗日力量的考虑,美方于1941年1月24日开始暂停对华贷款。
2月8日,居里以美国总统特使身份来华,与蒋介石进行会谈。
会谈中,他代表美方表达了美国政府对国民党倒行逆施的强烈不满,尤其警告他不要重新爆发内战。
为了有效制衡蒋介石的行为,美国特使指出在纠纷没有实质进展之前,暂时停止援助。
2月14日,周总理特意安排和居里进行了坦诚布公地会谈。
居里重申美方观点:赞成中国国家统一,反对扩大内战,支持国民政府实行改革。
周总理与居里的历史性会晤,加深了美国政府对中共的了解和认知。
释出“放手与美军合作”方针,主动与美军展开全方位合作
为了在军事上能击败日本,尽可能减少美军伤亡,美国也制定了新的对华政策:鼓动将中国的全部经济、军事和可利用资源投入到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来。
而毛主席根据美国政策的演变,判断出双方之间具有建立军事同盟,和互相配合的现实性和迫切性,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出台了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明确指示。
根据这一指示,通过各种途径和美国政府取得直接沟通联系。
1944年7月,美国政府派出了军事观察组前往延安考察,这是一次正式考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毛主席在8月15日专门撰写《
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
》的文章,凸显了中共的欢迎态度,意在强调加强两军交往的必要性。
尤其是希望借此机会建立与美军的军事和情报合作。
中共和美国政府的交往接触,一方面打开了国际视野,增加了对西方的了解,尤其是直接提高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认识,有助于改善双方的关系。
在对外关系上,与美方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为中共的最佳选择。
根据这一任务,中共的武装组织,主动配合美军执行搜集日本海军等方面的情报工作,部署沿海军民,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迎接美军的到来。
同时,加大了盟国对中共物资分配的力度,在政府改组谈判中,积极寻求英美等国的支持,提高谈判话语权。
为了表达对美军工作的支持,中共主动提供日军动向的相关情报给美军,并做好了迎接美军登陆的准备。
同时,毛主席要求参与军事援助谈判的中共代表,改以抗战所取得的胜利成绩与抗战能力作为争取援助的标准,希望中共领导下的武装力量,能够给得到盟国更多的援华物资。
在政府改组工作方面,中共主动与美英大使进行接触和磋商,以求取得共识。
然而由于美国国内条件发生了变化,政府人事出现了变化,原先支持正面接触的人员离开了工作岗位,史迪威将军也被召回美国。
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也重新调整,摈弃了原先的战术,选用了“跳岛战略”。这种战略一下子降低了中国军队的影响力。
美国政府和中共之间原本商定的一些事宜出现了变化,导致约定的条件均未兑现。
对于这一变化,中共还是坚持之前的积极合作争取外援的政策。
1945年4月,毛主席同美方代表谢思维洽谈时表示:无论能否得到军援,中共还是一如既往希望同美方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共同打赢这场反法西斯战。
1944年11月7日,赫尔利访问延安,与中共开展了双方之间的第一次正式直接谈判。
谈判进行得异常艰苦,双方的立场相去甚远。
然而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最终经过三天四夜的谈判,于11月10日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五条协议”。
尤其是在改组国民党政府和成立国共联合军事委员会等事宜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毛主席还亲自去函,感谢美国总统罗斯福,促成了国共两党团结统一的谈判。
中共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
中共和美国政府的不欢而散
为了迎接美国观察组的到来,中共也做了精心的准备。
不仅专门为观察组修建了卫生间,还在生活上进行特殊照顾,尽量按观察组的口味提供饮食。
此外,中共还派了两位懂英文的同志全程随同参观,为他们提供语言翻译,竭尽地主之谊,为后面的谈判营造积极有利条件。
观察组亲身感受到了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区特有的生机和凝聚力,体会到了中共一贯的艰苦奋斗精神,感受到了浓厚的军民关系。
观察组得出了一个始料不及的考察结论:一旦将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支援给共产党,日本军队就一定被中共打败”。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救中国,唯有共产党的力量才行”。
所有的活动都进行得非常顺利,也达成了有关协议。
然而却还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美军观察组在了解中共的实际情况后,知道目前迫切需要援助。
美军观察组对于中共的实力和能力是充分相信的,也肯定了中共已经做出的成绩。
但对于援助,他们基于自己的政治意识和美国利益考虑,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
那就是,中共必须进行改名。
但是毛主席始终认为中共只有在人民的支持下,才是全民爱戴的政党,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所以毛主席直言,“我们自己的问题肯定会处理好的”,非常干脆地拒绝了这种有条件的援助。
这次谈判结束后,由于蒋介石拒绝在协议书上签约,导致协议磋商失败。事后,美国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中立”状态。
随着局势的发展,美国也将目光转向了蒋介石。
但是正如毛主席所言,只有一心为民,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即便蒋介石得到美国所谓的支持,也不过是跳梁小丑,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发布于:天津市